:钱~不好挣!
李成芳老祖宗是嘉靖年间生人,生活在豫省沁阳地区,是一个吹打班子的班主,靠接一些红白喜事为生。</p>
这个身份在当时属于比较低的阶层,但他的生平却并不简单。</p>
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朱载堉。</p>
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封地在豫省怀庆府,父亲是郑恭王朱厚烷。</p>
他自幼聪明好学,早年随同外舅祖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p>
因为父亲获罪被关,他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他父亲被赦免,才愿意入宫。</p>
万历十九年,他父亲去世。</p>
他本应该继承王位,但却七次上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p>
身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无数子孙之一,他的光芒本来远不及这位一个破碗打天下的开国皇帝祖宗。</p>
但他却靠着自己的才华,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p>
他精通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留下了《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律历融通》、《音义》、《万年历》、《历学新说》等著作。</p>
只论才学,不论出身,他也是一位可以和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比肩的重量级科学家。</p>
他毕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十二平均律,改变了世界音乐史。</p>
他用自制的八十一档双排大算盘,开平方、开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参数。</p>
这一理论在几十年后,被传教士带回了西方,解决了音乐史上困扰人们千年的难题。</p>
如今世界上的所有键盘乐器,都运用了这一理论。</p>
尤其是钢琴,更是这一理论最直观的体现。</p>
因此,朱载堉也是公认的钢琴理论的鼻祖。</p>
而他在证明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就有老祖宗李成芳的参与。</p>
李成芳虽然只是个吹打班子的班主,但他的乐律却是家学,而且还有一手顶尖的弹拨手艺。</p>
凡是带弦的乐器,不管是琴瑟琵琶,筝阮箜篌,他都能弹得出神入化。</p>
而这份家学,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天宝年间的乐圣李龟年,以及精通音律的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上。</p>
李启文在梦里也梦到过这二位远祖,但暂时只梦到过一些零散片段。</p>
他弹拨的技艺,主要来自于李成芳老祖宗。</p>
爬了一遍格子,他就停了手,转动琴头处的弦纽,调着音准。</p>
李成芳老祖宗是有绝对音准的,朱载堉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的时候,就是在李成芳老祖宗的帮助下完成的。</p>
而如今这个天赋,好像也来到了李启文的身上。</p>
调试了一番,他就将音准调好了。</p>
重新将吉他抱在怀里,他环起手臂,勾手试着弹了一段旋律。</p>
“诶?你真会啊?”</p>
听到他真的弹出了一段旋律,高天风颇为惊奇。</p>
但看着他环抱吉他的姿势,高天风却忍不住疑惑问:“你怎么这么抱吉他?感觉怪怪的。”</p>
“你不懂。”</p>
李启文没给他解释。</p>
这其实是弹中阮的姿势。</p>
阮是中国汉族自创的传统乐器,起源自秦汉时期,当时叫秦琵琶。</p>
相传汉武帝时期,汉朝与乌孙国和亲通婚,汉武帝将乌孙公主嫁给乌孙王,命乐器师制作了一件能在马背上弹,便于携带的乐器。</p>
这件乐器就是阮。</p>
最初的阮有四根线,和从西域传进入国内的曲颈琵琶一样。</p>
一直到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将阮的四弦增至五弦,才形成了如今的五弦阮。</p>
而五弦阮的弹奏技巧,和吉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p>
拨动琴弦,李启文看向高天风身后的手机:“想听什么歌呢?”</p>
“看你,都行。”</p>
高天风回头看了眼直播间,笑着说道:“东东妈说了,想听有意思的歌。”</p>
“有意思的?”</p>
李启文想了想,心中有了打算,嘴角已经浮现出了笑意。</p>
拨动琴弦,一阵简单而又欢快的琴声就被他弹奏而出。</p>
“今天早上又没洗脸,”</p>
“又是额一个人吃滴饭,”</p>
“碰见个熟人,”</p>
“打了个招呼,”</p>
“我进了家牛肉面,”</p>
他用的是秦省的方言,唱的旋律简单,和说话差不多,毫无唱功可言。</p>
歌词更是简单,像是日记,一口的大白话。</p>
“诶我去?”</p>
高天风被他逗乐了:“你这唱的是歌吗?又是洗脸又是吃饭的?”</p>
李启文笑了笑,只是继续唱着。</p>
“我说老板,”</p>
“来个大碗的辣子多的,油泼棍棍儿面~~~”</p>
“老板说,棍棍面完咧!”</p>
“要不给你来个扯面?”</p>
高天风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了声:“哈哈哈!你这什么歌啊?太有意思了!”</p>
他被这首歌吸引了注意力,却没发现,身后直播间里的人数,也渐渐多了起来。</p>
“我钩子往下一坐,”</p>
“就再都么言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