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大唐要完。</p>
有谶言说大唐三世而亡,肯定就应在这个太子身上。只是反转来得太快,单瑶很快就被打脸了。</p>
徭役过后,原本都在偷偷骂太子的人,突然就对太子感恩戴德起来。</p>
一连串的太子教令。</p>
让赚了钱的人都在说太子的好话。</p>
单瑶听着那些言论,都快要气死了。</p>
这时,一名路人经过,听到单瑶跟陈明的对话,停下脚步道:“小娘子还不知道吧,这邸报啊,就是太子做的。”</p>
“就跟文书一样,上面会写上大唐最近的情况,甚至是朝廷的一些事情,都会写在上面。”</p>
“啧啧,这也就是太子了,往前谁敢写这些出来。”</p>
“还全部用俗字写的,我这不读书的,都能认得几个字。”</p>
“这么大一张纸,才卖十文钱。”</p>
路人说完,就急匆匆去排队了。</p>
单瑶跟陈明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p>
十文钱不多,也要去凑个热闹。</p>
小木屋的排队看似很长,但动作很快。</p>
毕竟一手交钱,一手就拿邸报。</p>
“后面的人,别插队,按规矩来,插队可是违反太子教令,要罚款的。”</p>
“买了邸报不识字的,就去旁边的茶楼。”</p>
“里面有说书人,会给你们将邸报的内容,对照着看就是了。”</p>
小木屋里就一人,边收钱拿报,边大声吆喝。</p>
终于轮到单瑶,交了十文钱买到报纸后,就好奇的看了起来。</p>
通体是用俗字写的,单瑶本身也是读过书的,识字不难。</p>
俗字看起来也没那么费力。</p>
“去旁边的茶楼看看吧。”</p>
陈明建议道。</p>
单瑶点点头。</p>
旁边不远的茶楼。</p>
平日里冷冷清清,今日却人满为患。</p>
不过还有几个空桌。</p>
堂倌过来介绍道:“这位郎君,小娘子,还请海涵。”</p>
“这人多了,桌子不够用,如果不买茶,就不能坐桌子。”</p>
茶楼掌柜也没办法,人太多了。</p>
大部分也不愿意买茶喝,可这样买茶的人没桌位也不行。</p>
于是只能出此下策。</p>
大部分人还是表示理解的。</p>
单瑶出了几文钱,买了壶茶坐下。</p>
上边有说书人,正在逐字逐句的讲解邸报,还会附带上自己的一些看法。</p>
“要我说啊,这高丽真不是好东西,当年汉武帝就曾经把他打服过。”</p>
“汉武帝是谁?那是几百年前的皇帝,把匈奴人的国家给打没了。”</p>
“高丽一直就是咱们中原的属国,是臣子。”</p>
“不好好上贡也就算了,还经常派兵去骚扰咱们的边关。”</p>
“生活在营州的百姓哦,那真叫一个惨啊,好不容易种点粮食,有了收成,那高丽人就过来抢,卖儿卖女的才能活命。”</p>
“你们说,这高丽,该不该打?”</p>
说书人一问,听书的百姓们,顿时群情激奋:“该打!”</p>
“芙蓉园大家都听说过吧,前段时间,太子就在元宵节写了一首词。”</p>
“青玉案元夕,啧啧,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小老儿我也没读过什么书,但就这词听着,就是好啊。”</p>
“我给大伙念念,大伙可以对着邸报右下角看,就是那首词。”</p>
“东风夜放花千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大部分来茶楼听邸报的,基本上是不识字的,但听着这么念,似乎又回到了元宵佳节那天的热闹场景里。</p>
青玉案元夕并不复杂,通俗易懂,哪怕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听起来也会感觉到那股子意境美。</p>
“彩!看赏。”</p>
有那激动的,当即大喝道。</p>
赏钱不多,几文钱,一人开头,就有人紧随。</p>
说书人眉开眼笑,连连作揖。</p>
单瑶也跟着赏了几钱。</p>
告一段落后,说书人继续道:“可就是这样的太子,遭人妒忌啊。”</p>
“高丽人知道咱们太子是个才华的人,圣人之后,太子即位,咱们大唐肯定是更加繁荣强盛啊。”</p>
“不满诸位,小老儿曾经也在心里埋怨过太子,可当今想起来,就想给自己两巴掌,太子的心里,是为了咱们百姓好啊。”</p>
“看看如今的长安城,诸位也是有感受的,干干净净,没了那发臭的沟渠,多么舒服,从前到了夏季,简直就跟生活在茅厕一样,臭不可闻。”</p>
“太子出钱,给咱们修公厕,给咱们装垃圾桶,自从那渗井被埋了后,井水都甜了几分。”</p>
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对于说书人的话很是赞同。</p>
大家曾经,都误会了太子。</p>
现在享受好处,自然就铭记太子了。</p>
说书人继续,语气有些愤慨:“可就是这样的好太子,处处为咱们百姓着想的好太子,在写这首青玉案元夕词的那天,就在芙蓉园里,被刺杀了。”</p>
“高丽人狼子野心啊,暗中派了几百个高丽武士,偷偷从那芙蓉园的曲江池里,修了密道,几百手弩啊,差点就把咱们的太子给杀害了。”</p>
“幸亏太子不仅文采出众,那武功也是一等一的。”</p>
“只见太子手持大弓,嘿,便就是那么一射,立即就能毙命一个高丽武士。”</p>
“再弯弓,再射,又是一个高丽武士。”</p>
说书人手舞足蹈,模拟着射箭的姿势,让众人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太子射箭的英姿,顿时喝彩。</p>
“就是这般,一箭一个,那高丽小儿,便遭受不住,纷纷逃命去了。”</p>
“话说泥人也有三分火气,经过这么一刺杀,太子还能不生气?”</p>
“于是就下了教令,把大唐境界的所有高丽人,都赶回去。”</p>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大悟。</p>
前些时间,金吾卫赶走高丽人,很多百姓不知道缘由,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p>
现在这么一听,原来是这么个事,顿时就理解太子了。</p>
有人喊道:“要我看啊,太子还是太仁慈了,只是把他们赶走。”</p>
“这些高丽人里,肯定有很多细作,就应该全都抓起来,在大牢里好好审问一番。”</p>
这话顿时赢得大多数人的赞同。</p>
说书人顺着说道:“所以啊,在邸报上就写了,朝廷就决定打高丽。”</p>
“祸害咱们大唐的百姓,还刺杀咱们大唐的太子。”</p>
“大家说,这高丽,该不该打!”</p>
众人激奋:“该打!狠狠的打!”</p>
说完太子,说书人又开始讲述丝绸之路,农事生产。</p>
太子造曲辕犁,造福天下百姓。</p>
听着众人是一脸沉迷。</p>
在先前,大唐的百姓其实很多事都是不知道。</p>
朝廷也不会宣传政事之类。</p>
太子被刺杀的事情,也只有官员勋贵们知道个消息,多数也就知道个大概,哪里有这么详细。</p>
曲辕犁在大唐已经发到大部分百姓手里,然而就是这样的事情,八成长安百姓都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这曲辕犁是什么样的。</p>
有了邸报宣传,大家一下子就了解了。</p>
茶楼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是长安城东一个缩影。</p>
在今天的长安,每个坊,每个茶楼,都在发生着差不多的事情。</p>
大量的说书人有了门道,茶楼的掌柜有了生意。</p>
百姓们多了个知晓消息的去处。</p>
民心,正在逐渐的凝聚。</p>
这就是邸报的威力,能够真正的把百姓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从上层延伸到下层去。</p>
民心是什么,就是大势。</p>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若太子刘据有邸报凝聚民心,养出大势,号召全城的百姓谋反,说不定还真能成事。</p>
单瑶听着却不舒服,起身直接走了出去。</p>
对于大唐的皇帝太子,她在心里认为,是昏君。</p>
可一桩桩,一件件,又让她没有反驳的地方。</p>
听着说书人,还有茶楼百姓对太子的吹捧,让她感觉到很是憋屈,可又说不出什么理由来。</p>
只能是负气离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