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太子:晋王你要偷家?(1 / 2)

太子:晋王你要偷家?

皇帝,谁不想当呢。</p>

当今天下有资格继承皇帝的就三个人。</p>

晋王就是这三者之一。</p>

但凡有半点机会,谁又愿意放弃。</p>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好汉,都为了这个位置,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之事屡见不鲜。</p>

若能有机会碰上一碰,即便是粉身碎骨,又有何妨。</p>

李治心动了。</p>

但他也清楚,现在还没有到暴露野心的时候。</p>

还需要隐忍,更需要隐藏。</p>

太子跟魏王的多年经营,不是他一下子就能击败的。</p>

尤其是太子,以太子如今的声势,党羽。</p>

哪怕他跟魏王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斗得过。</p>

可若是太子自己谋反,这就完全不同了。</p>

再优秀的太子,谋反之后,还能是太子吗。</p>

想到这里,其实李治的心里是很有疑惑的,甚至还会有质疑自己的猜想。</p>

太子真的在谋反吗。</p>

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呢。</p>

李治没当过太子,在他看来,太子完全没有谋反的必要,安安稳稳的,等着继承皇位不就好了。</p>

太子天然就有正统的继承权,干嘛要做谋反的事情。</p>

李治想不通,也想不明白。</p>

或许只有成为太子后,才能对大兄如今的情况感同身受吧。</p>

——</p>

李世民心情很不好。</p>

他想要开设更多水泥厂的事情,遭到弹劾了。</p>

是的,大量的官员弹劾他这个皇帝。</p>

简直是倒反天罡。</p>

尤其是魏征。</p>

在早朝上,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骂了。</p>

“朕只是想让这长安城更加好一些,百姓能够更为舒适一些。”</p>

“难道朕做得不对吗。”</p>

“为何这些臣子们,一个个如此坚决。”</p>

两仪殿,李世民在生闷气。</p>

反对的人太多,这让他的诏敕一时间也发布下去。</p>

就算是发下去了,门下省那边也会封驳。</p>

张阿难听着陛下的埋怨,却也不知道怎么说。</p>

大臣们的理由很充足。</p>

这不是给工人发工钱的问题,而是大唐的人口不够用了。</p>

魏征站在朝廷上,振振有词。</p>

太子造煤矿厂,十座煤矿,要招近十万人。</p>

水泥厂这边已经有一万多人了。</p>

东征又征召了四十余万民夫。</p>

这里就有五十万左右的壮年劳力,从种田离开。</p>

大唐以农为本,如此大量劳动力的缺失,对于今年的秋收,本来就已经是极大的负担。</p>

现在陛下你还要招工,开出的条件还这么诱人,这不是让百姓们弃农从工吗。</p>

如此以往,粮食减产,涨价,大唐盛世就此断绝。</p>

这番话引得群臣认同,对于圣人的提议一致反对。</p>

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对太子的煤炭厂进行裁减,还工于农。</p>

蜂窝煤虽然好用,可毕竟比柴火要贵,使得百姓负担增加。</p>

眼看群臣越说越离谱,气得李世民直接宣布退朝。</p>

“若太子在就好了。”</p>

李世民突然有些怀念太子在的好处了。</p>

毕竟太子通过太子教令,绕开朝堂,自己开煤炭厂,水泥厂,招收工人。</p>

这完全是属于合法买卖,群臣即便有所怨言,也没有办法去阻止。</p>

张阿难听到这话,心里头突然有些紧张。</p>

他查太子谋反的事情,都已经查到关键之处了。</p>

也许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整个真相还原出来。</p>

现在陛下突然念着太子的好,那自己还要查下去吗。</p>

这让张阿阿难的内心,多了几分纠结。</p>

——</p>

房玄龄倒是不纠结了。</p>

在知道张阿难查太子谋反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下来。</p>

针对太子的一系列事情,反正他是没有打算再继续了。</p>

对于房玄龄来说,这无疑是全身而退的最好时机。</p>

仔细想来,到现在为止,哪怕是说掌控了部分证据,但他一直没有发动对太子的攻势。</p>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即便是说太子有所察觉,可太子也没有证据啊。</p>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是房玄龄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p>

反而有些庆幸自己的优柔寡断。</p>

如果不是因为迟疑犹豫,又怎么能等到这个机会,从太子与魏王斗争的漩涡里跳出来。</p>

“父亲,咱们就真的这样,什么都不管了?”</p>

“若能助魏王夺嫡,咱们房家必然能更加壮大。”</p>

房遗直觉得有些可惜,毕竟为了揭露太子谋反,耗费了如此之多的心力,人脉,关系。</p>

临到头了,只差半步就能成功。</p>

父亲却突然全盘放弃。</p>

房玄龄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只看到了好处,却没有看到这里头的坏处。”</p>

“为父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助力魏王夺嫡成功,也不会让为父再进一步,前边已经没有路了。”</p>

“况且遗爱已经是魏王心腹,就算是魏王上位,对于咱们房家,也不会亏待。”</p>

“反之,若太子成功继位,等待咱们房家的,就是太子的清算。”</p>

“赢,能赢多少?输,那便是满盘皆输。”</p>

房遗直还是有些不甘心:“可我们已经是胜券在握了。”</p>

房玄龄微微摇头:“这等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哪怕太子只有十之一二翻盘的可能,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这个必要。”</p>

“你仔细想想,为何陛下到现在,都只是在暗查太子谋反的情况,陛下因为太子腿疾,就真的想废掉太子吗。”</p>

“太子很优秀,自古以来,更有像太子这般优秀的储君可不多。不到万不得已,陛下必然不会行废立之事。”</p>

房遗直不解:“既然陛下不想废太子,那为什么又要去暗查太子谋反呢。”</p>

房玄龄解释道:“陛下查太子谋反,不一定是为了废太子,更有可能是为了保太子。”</p>

“因为谋反的事情一旦披露出来,造成太大的动静,陛下就算不想,也保不住太子。”</p>

说到这里,房玄龄微微一顿。</p>

其实陛下还是有一个办法能保住太子的,那就是谋反之后,直接禅位。</p>

可这显然不可能。</p>

哪有正当壮年,皇帝禅位的道理,哪怕是为了史书上的名声,哪怕是不贪恋权力,也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来。</p>

太子优秀是好事,可要到退位让贤的地步,就不是什么好事了。</p>

人,谁能不为己呢,哪怕是父子。</p>

“所以,这等事情,能有这个脱身的机会,最为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