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放下茶碗,手指在冰冷的雪花上轻轻划过,仿佛在勾勒山河图卷。
“破局之道,在于‘借势’与‘立本’。”
诸葛亮清冷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力量。
“其一,借荆州之势。公将卫戍之地,零陵地广人稀,刘表控制薄弱,且有山越为患。公至,则名之外御寇、内平乱,实则练兵积粟,收拢流民,广施仁政,扎牢根基!再徐图武陵、桂阳,此乃‘立本’之基!”
刘备眼中精光爆闪,如此,被贬零陵岂不是天降好事。
“其二,借北溟之‘势’。”诸葛亮话锋一转,指向了那碗雪花茶。
“北溟强于新政,重实务、兴百工教育、聚民心、强军备。其法虽悖于世家旧制,然其成效早已验证,不可一味排斥其法,当师其长技!荆南之地,实为文化蛮荒,可仿其屯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整饬吏治、广拔人才,蓄积实力。此乃‘立本’之实!”
刘备心潮澎湃,却又有一丝疑虑:
“先生高见!然…效仿北溟之法,岂非自认其道?恐为天下士人所讥。”
诸葛亮淡然一笑:“治国之道,岂有定规?管仲之策,商君之法,皆因时制宜。北溟之法能强兵富民,便有可取之处。此乃借其实,非全效其名。譬如此茶,草原取其‘融’,公可取其‘清’,各有所得。公取其利民强兵之实,扬我仁德忠义之名,何惧人言?”
“其三,借天下之‘势’。”
诸葛亮目光深邃,
“北溟兵锋之盛,无可当者,然天下英雄,绝境之时,自会爆发潜力,待其主力南下荆州之时,便是四方合纵之机,辽东、西域或趁势而动,公可响应北上,为中流砥柱。”
诸葛亮端起茶碗,轻轻一吹,茶叶随之旋转沉浮,雪花融匿。
“借得三势,根基稳固,进则荆襄可图,益州可望,与北溟逐鹿中原亦无不可;
退则效曹操南迁,天下之大,拥荆扬之民出华夏,则天下皆为华夏,天下之土,何处不为汉土?”
茅屋之内,炭火噼啪,茶香袅袅。
诸葛亮一番“雪花对”,将天下大势、破局之策、未来蓝图,条分缕析,清晰地展现在刘备面前。
其视野之宏阔,谋划之深远,对敌我优劣洞察之深刻,远超刘备此前所有想象,心中只有俩字——大才!
刘备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指路明灯,浑身的热血都沸腾起来。
不顾方才劈叉的疼痛,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拜,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先生之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使备茅塞顿开!汉室倾颓,奸雄窃命,备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薄,迄无所就。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终生奉师礼以待!”
刘备姿态恳切郑重,他知道,卧龙之名,名副其实,这就是他苦苦追寻、能助他实现毕生抱负的贵人!
诸葛亮看着激动不已的刘备,又瞥了一眼旁边同样被这宏图大略震撼,猛灌雪花茶的关张二人,以及含笑点头的徐庶。
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心中雀跃,这逼装得太爽了!面上还是平静地望着外面依旧飘洒的雪花,沉默片刻,
“将军且先行,时机合适,亮自会到来。”
“不~”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