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医药之都(2 / 2)

几百年来,祖上从北方带过来的知识不少,加上和当地土人通婚,互相同化,形成了各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就是后来的少数民族,这也是早期的民族融合的方式之一。

华佗打探附近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这一带地势平坦,水泽众多,多数村落都是依偎着丘陵。

蚊虫虽众多,但正所谓毒物出没之处,必有解毒良药。

湿热的天气使蚊疟孼生,伤人易生痈疮,同样催生了大量独特的植物,可以驱赶这些邪物,治疗效果也是一绝。

那成片的青蒿不是偶然,而是附近村民烧荒后特意留种的青蒿。

“啊!快去人叫他们停下来!”听到这里,华佗对村老抱歉道,“我等委实不知乃村民所种,已收割的自当按价赔偿。”

“无妨,本就是应急之物,有你们收割还省事了!”村老摆手表示无碍,“我等空有药材,却无力医救他人,此番能得神医看上我们的药材,是积德的好事。”

接着,又从村老那里得到了不少石灰,还有那红背藤,果然是红背葡萄藤!

拿到东西,华佗急不可待的研究起来,对于这些南方特产药材,进入岭南之后,他们就相当于在医药一道上开荒。

无数以前没见过的动植物都可入药,一边向本地人请教,一边总结试验。

虽然不太恰当,但是这次的疟疾真的是对新医疗体系的建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更高效的治疗病人,在疟区的医疗救援队和军队,自发实行了初诊分流,然后护理和医师完全分了开来。

一线收治的看过判断病人之后,按病情轻重、症状表现,直接安排护理士兵转移到对应的医师那里进行治疗,颇有后世急诊门诊的风格了。

当然,最大的贡献是直接人体试药,这个和平时代值得大喷特喷的行为,在生死一刻,早日有效果则能救更多人。

不少病患和医学生自己申请试药,试药人竟排起队来,华夏人就是这样,关键时刻,为了族群,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不停地站出来。

玉峰河的药材丰富,综合考虑之后,沐昀等人决定在郁水(右江)和南水(左江)交汇的河口边(南宁),就近建立一个药材、药剂加工厂,方便利用郁林郡丰富的药材。

“既然三位神医一致认可这个方案,那就全力支持,建就建一座医药之都。”

黄平仍然在中央协调后勤,对于他们选南宁那个地方,表示了赞同。

“通知黎甲马,让他们青龙军的计划尽快实施,打通水道,将技术机械运进去。”

医药之都!

北溟现在都还没有确定首都,先来个医药之都,这动作可不小,各部领导连忙回去开会研究涉及本部门的事务,整理预案。

医药之都的计划传回前方抗疟部队,沐昀等人群情振奋,高声发泄。

希望的曙光,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它不仅是来自后方的坚定支持,更来自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自身所孕育的生机与智慧,隐晦的告诉百万军民,他们的奋战,终于撬开了疟疾那看似坚不可摧的硬壳,看到了彻底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