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二 已七(1 / 2)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4779 字 17天前

宋鹤林彭耜纂集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御注曰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体道之全

故可名於大无成与亏是谓大成不有其

成故若缺故其用不敝此孔子所以集大

成而爲圣之时

碧虚子陈景元曰大成谓全德之君子如

大壑酌之而不竭明监应之而不疲故曰

其用不敝盛德大业者谦冲而不骄富贵

满堵者虚俭而不奢所用岂能穷匮大直

者谓随物而直彼含垢而不申其直不在

己故若屈也大巧者谓因物性之自然而

成器用不造爲异端故若拙也

涑水司马光曰物成必毁盈必溢理之常

也有道者虽成若缺虽盈若冲故不弊不

颍滨苏辙曰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

弊以不虚爲盈故盈必有穷圣人要於大

成而不恤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恶其冲是

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穷也直而不屈其直

必折循理而行虽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

必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辩而不讷其辩

必穷因理而言虽讷而辩

临川王安石曰万物始乎是终乎是是大

成也

陆佃曰大成不见其足故若缺大盈不见

其溢故若冲大直不见其伸故若屈大巧

不见其力故若拙大辩不见其给故若讷

清源子刘骥曰道无成亏故谓之大成道

无盈虚故谓之大盈不有其成故若缺不

见其盈故若冲成必有亏以其若缺故其

用不敝盈必有虚以其若冲故其用不穷

大直者直而不肆故若屈大巧者不爲而

成故若拙大辩者不言之教故若讷

黄茂材曰苟不知道其谁肯以屈拙讷自

处哉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爲天下正

御注曰阳动而躁故胜寒阴止而静故胜

热二者毗乎阴阳而不适乎中方且爲物

汨方且与动争爲能正天下惟无胜寒之

躁胜热之静则不杂而清抱神以静天下

将自正

碧虚子陈景元曰躁动也言春夏阳气发

於地上万物因之以生物极则反故夏至

则一阴生乎其中矣气动极则寒寒则万

物以衰死明躁爲死本盛爲衰原夫至清

者在浊而物莫能滑乱至静者处动而事

莫能溷挠且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则

有不敝不穷若屈若缺若讷以对之惟清

惟静则可以持衆事而爲天下之中正者

也庄子曰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也

颍滨苏辙曰成而不缺盈而不冲直而不

屈巧而不拙辩而不讷譬如躁之不能静

静之不能躁耳夫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

静能胜热而不能胜寒皆滞於一偏而非

其正也唯泊然清静不染於一非成非缺

非盈非冲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辩非讷

而後无所不胜可以爲天下正矣

达眞子曰春与夏则万物动之时也动之

极则有寒之者至焉故曰躁胜寒是躁胜

之时必有寒也秋与冬则万物静之时也

静之极则有热之者至焉故曰静胜热是

静胜之时必有热也此理之必然矣皆出

於胜极之所致也惟大成犹若缺大盈犹

若冲大直犹若屈大巧犹若缺大辩犹若

讷皆无其胜极之心也心无胜极则清不

爲物所污静不爲动所诱若是则心之所

造其有不正哉故曰清静爲天下正

叶梦得曰春秋传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

清静之爲天下正正其直者也

黄茂材曰有天之寒暑有人之寒暑堕脂

折胶天之寒亦甚矣而躁则胜之烁石流

金天之暑亦酷矣而静则胜之乃知人身

自有一宇宙其寒暑足以胜天之寒暑若

其知道清静自然则可同於太极爲天下

正何至於胜之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

御注曰以道治天下者民各乐其业而无

所争粪其田畴而已强陵弱衆暴寡虽疆

界不能正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却屏去也粪治田也郊

交也言二国相交之境也天下有道谓时

之泰也兵革寝息人多务本户竞农桑屏

去走马之武功而归治田之常业天下无

道谓时之否也强弱相陵人皆失业习尚

战争自然戎马生于郊境之上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去走马以息战

民耕桑以粪田内若意马不驰丹田自实

如不务道则好兵则戎马生於郊野

达眞子曰走马者亡战之马也戎马者备

战之马也国之战敌皆弃道徇欲所致之

然也天下有道无所事於战敌故却其走

马则同於粪壤天下无道有所事於战故

戎马生於郊

清源子刘骥曰庄子所谓野马尘埃以马

喻气也扬子亦言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

马也欤气之盛衰系心动静心静气正心

动气奔有道之士其心既静其气徐清其

息自减从减至无凝然自定故却走马以

粪粪者粪其根本谓其归根返本也天下

无道忘道逐物其心既动其气自奔嗜慾

气邪妄想气乱故戎马生於郊庄子所谓

坐驰亦此之谓也

黄茂材曰至治之世以道莅天下何用走

马却以粪宜矣及其有事且急也非戎马

无以遏乱略乃使生於近郊盖有不得已

焉如人日衰疾病间作舍医药不可夫摄

生者而至於用医药其於道不亦远乎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御注曰人见可欲则不知足不知足则欲

得欲得则争端起而祸乱作祸乱作则戎

马生於郊然则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

无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何争乱

之有

碧虚子陈景元曰犯法爲罪夫人有欲爱

之心者则非理贪求奔驰而不反是故逐

秋毫之微者失大山之重爲罪之因莫重

乎可欲也列子曰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

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夫观於浊

水而迷於清渊者不照也祸害也可欲者

於贪求之中尚有数耳不知足者凡经历

於目而无一可舍满不知损亡败及之故

祸衅之发莫大乎不知足也咎殃咎也物

之经目犹有限也天下之物见与不见咸

欲得之使尽在己而靡有孑遗者此无道

之甚也小则害身大则丧国得不戒哉

颍滨苏辙曰匹夫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

王而爲是必戎马之所自起也知足者所

遇而足故无不足也

临川王安石曰墨子曰非无安居也我无

足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万物常

至於足而有所谓不足者以其无足心也

得道者知其足心足财故曰知足之足常

足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不知足者足亦

不足知足则不足常足

达眞子曰罪者人加也祸者鬼责也咎者

天伐也人之罪未深於鬼祸鬼之祸未深

於天之殃咎也凡无道徇欲者必致乎此

知足者足於道而不足於物足於内而不

足於外是以举无不足也故知足之足则

常足矣若是则奚有罪祸咎之及己哉

清源子刘骥曰人之有欲至於决性命之

情以争之故罪莫大於可欲若不知足则

攘夺诞谩无所不至故祸莫大於不知足

欲得则所欲必得恣纵之甚殃咎尤大然

此三事不过衣食适身充口之外皆是余

物故继之以知足知足则定乎性命之分

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何祸咎之

有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黄茂材曰人有三患可欲也不知足也欲

得也一性之内无欠无余人能知之无适

不足

程大昌曰可读当如许可之可人之有欲

者不加制遏顾乃自恕自许以爲无害者

也世人纵欲而不知足者未必不幸於一

胜所欲既遂则秦人尽兼天下而还以兵

亡是其祸也汉文帝之罢露台也自言其

心曰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爲

及其谢诸将用兵则又曰朕能胜衣冠念

不到此故虽拊髀叹颇牧饮食念钜鹿而

十万横行可乐之言终不听也武帝继之

奢侈踰於古初郡县亘乎四夷而哆然未

厌也由後世言之文帝爲足乎武帝爲足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当食而思天下之饥当

衣而思天下之寒爱其亲知天下之有耆

老怜其子知天下之有稚幼夫如是又何

出户而知天下哉

涑水司马光曰得其宗本

颍滨苏辙曰性之爲体充遍宇宙无远近

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

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

陆佃曰万物皆备於我有天道焉有地道

焉有人道焉

叶梦得曰虽山河不能爲之碍况户牖乎

黄茂材曰天地万物其道一也

林东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天下之心何

难知之有所福者善所祸者淫天之道何

难见之有此其不出户亦可知不窥牖亦

可见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御注曰去道弥远所知弥少矣

涑水司马光曰去本逐末

颍滨苏辙曰世之人爲物所蔽性分於耳

目内爲身心之所纷乱外爲山河之所障

塞见不出视闻不出听户牖之微能蔽而

絶之不知圣人复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

是以弥远而弥少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远愈迷

叶梦得曰有不能达则播糠眯目天地且

爲之易位

清源子刘骥曰离静而动故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爲而成

碧虚子陈景元曰盖由得之於身心而施

之万事

涑水司马光曰至理不易

颍滨苏辙曰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

已盖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劳而成之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契理即知何必

亲见

林东曰亦道在迩而求诸远意

爲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爲学日益爲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爲

而无不爲矣

御注曰学以致其道始乎爲士终乎爲圣

日加益而道积于厥躬孔子谓顔渊曰吾

见其进也致道者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

智而万事销忘故日损

颍滨苏辙曰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

非妄

临川王安石曰爲学者穷理也爲道者尽

性也性在物谓之理则天下之理无不得

故曰日益天下之理宜存之於无故曰日

损穷理尽性必至於复命故损之又损之

以至於无爲者复命也然命不亟复也必

至於消之复之然後至於命故曰损之又

损之以至於无爲然无爲也亦未尝不爲

故曰无爲而无不爲

陆佃曰爲学日益此智者也爲道日损此

仁者也损之又损之至於无爲而无不爲

圣人也智者所以穷理而将以增其所无

仁者所以尽性而将以减其所有故有曰

损若夫圣人则所谓至命者也无所不有

故无日益无所不益故无曰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损者减也世之

学求之於外外事纷葩故尚於多知博闻

日加其能以游名利之场道之学者其志

在内内事简直故贵於息心养气日践其

事以游道德之乡劳役精神气血皆以削

除减之损之以至无爲无事

陈象古曰学者有渐从少至多故曰有益

道成则藏其用秘其明故曰曰损

黄茂材曰无所不知而後可以言学故学

欲日益忘其所知而後可以言道故道欲

日损益者易进损者难忘损而未能忘其

损未爲损也损之而忘其损乃可至於无

爲之地

颍滨苏辙曰无所不爲而不失於无爲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

天下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以道自治无心

而天下自服法以系之力以率之智以笼

之威以加之故有不服之者天下者通言

万物也

达眞子曰无心则无爲无爲则无事舜禹

有天下而不与盖其无心及於无爲无爲

及於无事故也

颍滨苏辙曰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

事而求之心见於外而物恶之故终不可

得圣人无爲故无事其心见於外而物安

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黄茂材曰深於道者爲无爲事无事若其

有事岂足以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