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刘表薨襄阳克(2 / 2)

而以韩嵩为代表的新入荆世家,则联合刘表入荆州时打压的老世家如庞氏等,坚持儒家礼法,拥立刘表长子刘琦,代表世家为庞氏、诸葛氏、陈氏。

从双方阵营的人就能看出来,刘表死后,荆州已经呈现出文武不和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黄氏和司马氏,他们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以黄祖、司马懿为首的看好蔡氏拥立的刘琮,二是黄忠司马朗等人和长子刘琦那一方关系更亲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襄阳现在的情况不止人心散了,军队也散了。

刘琦一派在襄阳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处于弱势地位,但是聪明人多,在外比如长沙,零陵等地的支持力量也不弱。

刘琮一派在襄阳的力量倒是强,但是打着打着就不对了,我们跟北溟军队打生打死,你刘琦跟我争权夺利就算了,你的军队还躲在后方,那不明显是想等我衰弱摘桃子吗?

于是蔡瑁以荆州大都督(自领的)的名义下令,让黄忠刘备等人带兵来襄阳帮助抵抗。

这一年来,刘备按诸葛亮给的规划,投到刘琦麾下,谋取到了襄阳的支持。

在零陵发展迅速,架空零陵太守之后,剿匪练兵,收纳流民,提振农桑,将零陵发展搞得红红火火,零陵百姓都夸他天神降临人间救苦救难,甚至有为他立长生祠的。

现在要让他们带兵去襄阳,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诸葛亮等人稍稍发力,就定下了拖延时间,让刘琮派顶的策略。

文人打仗可能不行,但嘴炮绝对是他们的强项,拖延时间不是小菜一碟。

蒯良等人得不到确切回应,也知道了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一番商议之后,有了决定。

你都不顶我凭什么帮你顶,蔡瑁和蒯越等人趁着北溟又进入休战阶段,护着蔡氏和刘琮迅速南下江陵。

刘琮一走,刘琦傻眼了,襄阳一兵一卒都没给他留,这怎么办?

此时,连庞德公等人也麻爪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师也打不了没兵的仗啊。

得走!

于是,襄阳重城,北溟军打了一年多没打下来的江淮重镇。

因为鹬蚌相争,被北溟这个渔翁得利。

刘琦跑得更彻底,直接到了自己的长沙郡,再次将刘琮当挡箭牌抵在前面。

这回刘琮没有办法了,南郡和江夏是他最后的退路了,江夏水军由黄祖率领,南郡由他舅舅蔡瑁统领兵马,总不可能对北溟说“我让路你去打我哥”吧。

他就算敢说,北溟军也不敢过去啊。

试探性地进攻多次,陈叙等人的军队过了襄阳之后,很难找到敌人,还因为水网发达,经常被黄祖蔡瑁偷袭。

北溟军不得不退出南郡,不再深入荆南的长江腹地。

正好鉴于青龙军惨胜的那一战,黄平决定重新将宣讲队配套进军队,作为对政委制度的完善。

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在战场上休战时与敌军闲聊,了解敌军具体的个体情况,随机应变,以瓦解个体士兵心理防线的方法破坏敌军战力。

形成多层次,立体的战斗模式,既减少伤亡,也是为了应对长江流域及江南更复杂的战场情况。